22

2024.12

— 分享 —
小儿宜养丨哇哇哇,为啥我家小儿总在夜里闹?警惕小儿夜啼的不良影响~
浏览:4102次时间:2024.12.22

啼哭是小儿天性,也是情感交流的需要,但正常小儿哭闹有时、有度、有原因。夜啼指小儿夜晚啼哭,白天如常,夜夜如此,持续多夜,甚至通宵达旦的一种病症,以1岁内小儿多见。

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小儿体质调理科医生认为阳入于阴则寐,正常睡眠是阴敛阳、阳归阴的结果。而正常睡眠和觉醒互为因果。小儿夜啼是睡眠一觉醒障碍的表现形式。

 

睡眠障碍对儿童的影响

睡眠不足会影响到注意的广度、记忆力及抽象思维的能力。

在情绪行为方面冲动、多动,过度哭闹,易发脾气、自我控制能力差等。

儿童在深睡眠期时分泌生长激素,睡眠障碍从而会影响体格生长发育。

 

夜啼主要病因

传统中医认为夜啼的原因有惊恐、心火、脾寒和食积。其中,惊恐与心火为心神不宁。脾寒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夜啼候》:小儿夜啼者,脏冷故也。夜阴气盛,与冷相搏则冷动,冷动与脏气相并,或烦或痛,故令小儿夜啼也。可见,脾(脏)寒导致夜啼的根本原因为或烦或痛脏气相并,显然是心神受到干扰而不宁。而胃不和则卧不安,除食积外,有些原因是因为饥饿引起,饥饿才会心慌神乱、坐卧不安。

 

中医小儿体调来帮忙!


小天心

 


【位置】:位于大小鱼际交接的凹陷中。距大陵穴约0.5

【操作】:可揉、可点按、可掐揉、可捣。揉1分钟,点按20次,掐5~20次,捣1分钟。

 

内劳宫

 

【位置】:手掌正中央。约第三掌骨中点取穴。

【操作】:可揉,可掐。揉三分钟,掐十次。

 

囟(xìn)门

 

【位置】:头顶前部,由两侧顶骨前上角与额骨相接而组成的菱形骨凹陷,出生时斜径为25厘米,一般在11.5岁闭合。

【操作】:摩囟为以食、中、无名指三指并拢缓缓摩动囟门,或用掌心摩本穴。囟门已闭,百会代之。

 

 

 

 

版权所有: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2025 闽ICP备17022442号-2 网站建设:海西天成 福建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