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2024.12

— 分享 —
科室瞭望台丨得了肩周炎,别再傻傻等自愈,7个动作在家帮您缓解疼痛!
浏览:2171次时间:2024.12.05

 肩周炎这个词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中老年患者都切身体会过得了肩周炎这个病的难受。肩周炎在中医属于痹病,又叫做漏肩风或者叫做肩凝症。年老体弱、肝肾渐衰、气血亏虚、筋肉失养是此病发生的病理基础,而外感风寒湿邪、慢性劳损或外伤失治等会导致寒凝筋脉、肌肉痉挛、肩部筋脉不通、气血凝滞,从而诱发肩凝症。今天,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康复科贺建豪医生来和我们一起聊一聊肩周炎的那些事。

 

一、什么是肩周炎

肩周炎是一种因多种原因导致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受损和炎症反应的常见肩部疾病,又叫肩关节周围炎五十肩漏肩风等。它主要发生在肩关节周围的肌腱、滑囊和关节囊中,导致肩关节活动受限和疼痛。病情高发于50岁以上的中年人,尤其是经常从事肩膀过度使用或者姿势不正确的工作人群。长期重复性的动作、肌肉无力和姿势问题是导致肩周炎的主要原因。

 

二、为什么会得肩周炎?

1、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性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

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产生的慢性致伤力是主要的激发因素。

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4、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治疗不当等。

5、肩外因素: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引发的肩部牵扯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三、得了肩周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1、肩部疼痛:也是疾病发生的第一阶段(2-9个月),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进入疾病发展的第二阶段(4-12个月),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4、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5、在第三阶段(5-26个月)患者会经历活动度的逐渐恢复。

 

四、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肩周炎?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自测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肩周炎,以下是几个简单的测试方法:

1、肩关节活动度测:试双手交叉放在胸前,试着将手臂抬至头部上方。如果这个动作非常困难或者疼痛明显,可能是肩周炎的迹象。

2、肩关节力量测试:将手臂伸直放在身体旁边,试着将手臂向外侧拉开。如果感到力量不足或疼痛明显,也可能是肩周炎的症状。

3、其他肩部活动测试:比如转动手臂、抬高手臂等,以判断肩关节活动的灵活性和疼痛程度。

 

五、肩周炎的康复锻炼

1.前后摆臂法。站立时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弯腰,两上肢交替前后摆动,幅度由小至大,直到最大的幅度。

2.弯腰画圈法。站立,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侧上肢下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画圈回旋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

3.肩部回旋法。站立时健手叉腰,患肢外展90度后,做向前和向后回旋滑转,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

4.手指爬墙法。面对或侧身向墙站立,患侧手指徐徐的上爬,使上臂抬高到最大限度,再沿墙下移,回归原位。

5.推肘收肩法。患肘屈曲,腕部尽可能搭在健侧的肩上,健手托住肘部,将患侧的手臂尽量内收至健侧。

6.反臂拉手法。患肩后伸内旋,腕背伸靠于腰部,然后将手从背后将患手拉向健侧肩胛骨。随着功能的恢复,健手握患手的部位应逐渐向肘部靠近,力争摸到健侧的肩胛骨。

7.反掌上举法。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放在胸前,手指交叉,掌心向上,反掌向上尽量拾举,可以帮助患病上肢的上举高度逐渐增加。

版权所有: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2025 闽ICP备17022442号-2 网站建设:海西天成 福建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