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季,最宜养心。《黄帝内经》说:“心者,君主之官也……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所以,春季护肝,更要先养心。
而这里的养心,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心脏,还包括人的情绪、心境的控制。中医认为春季主木,肝火旺盛,如果日常生活工作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脾气大容易发火。人生气时,人体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内的毒素相应增加。
故而中医养生注重精神调养。《黄帝内经》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针灸推拿科蔡惠婷医师介绍,在中医学理论中,正常的情志活动能协调脏腑气血功能,是人体健康的保障。而情志失调、七情内伤可导致脏腑气机紊乱、升降出入运动失常,脏腑功能失调,就会导致各种病症发生。
情志过极会带来那些伤害?
一,怒则气上怒伤肝,肝气疏泻太过,导致肝气上逆,可使人出现面红目赤,头痛头晕,急躁易怒,甚至呕血,猝然昏仆等症状。
二,喜则气缓喜乐太过伤心,导致心气涣散,可使人出现心悸怔忡,少气无力,精神不振等症状;或导致心神失守,使人出现神志失常,狂乱等。
三,悲则气消悲哀太过伤肺,导致肺气耗伤,可使人出现少气懒言,短气胸闷,精神萎靡,意志消沉等症状。
四,恐则气下长期恐惧,损伤肾气,可使人出现二便失禁,遗精滑泄等症状。
五,惊则气乱突然受惊,易导致心气紊乱,可使人出现心悸不安,失眠易惊甚至神志错乱等症状。
六,思则气结思虑过度,损伤脾气,导致气机郁结,可使人出现纳呆,食少,腹胀,大便不通等症状。
七,忧则气郁忧愁不解,导致气机郁滞,忧多与悲,思相兼为病,故可伤肺,伤心,伤脾。伤肺者可见胸闷,叹息;伤心者可见忧心忡忡,心胸憋闷;伤脾者可见不思饮食,腹胀,二便不调等。
轻松和缓调情志,值得一试的小方法!
一,穴位按摩
1.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按摩时,用拇指指腹按揉,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3-5分钟。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按揉该穴可调节肝经气血,缓解愤怒情绪导致的不适症状。
2.内关穴:位于前壁掌侧,腕横纹上2寸(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或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掌长肌腱与饶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摩时,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按揉穴位,力度适中,每次2-3分钟。按揉该穴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缓解焦虑等情绪相关的心脏不适。
二,养心足浴取艾叶30克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用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0-15分钟。将药液倒入足浴盆中,加适量温水,水温以人能耐受为度,浸泡双脚15-20分钟。
在足浴的同时按摩足部穴位,可调节全身气血,缓解疲劳和紧张情绪,促进睡眠。